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![]() 由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主辦、結合產官學研各界共同參與的年度盛事「惠蓀木文化節」,邁入第18年,5/17正式揭幕;今年活動以「逗陣森作夥」為主題,特別推出超值回饋方案,門票回到37年前的銅板價,只要50元即可入園!更驚喜的是,這50元將被「放大10倍」,為民眾打造價值超過500元的豐富體驗內容。
![]() |
![]() 薑科植物全世界都有,亞洲特別多,分布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全世界約有51屬1600種,可能起源於白堊紀的非洲北部,播遷到亞洲大陸上。臺灣有6屬26種。一般常見的薑科植物如薑、薑黃、南薑等,都是外來引進的,那麼誰是臺灣原生種呢?如月桃、三奈及蘭嶼法氏薑…等。薑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,真正的莖埋在地底下,稱為塊莖或根莖。我們冬天吃的薑母茶就是這個部位煮的。明朝醫書《奇效良方》中說到:「每日清晨飲一杯,一生容顏
![]() |
|
![]() ![]() 花蓮縣著名景點鯉魚潭素以寧靜湖景與舒適的環潭步道聞名,最近生長在潭中僅露出一方小小土地上的「湖中樹」,更因媒體報導而受到矚目,成為網友口中的「台版孤獨樹」。尤其當晨曦灑落湖面、湖光與樹影交融之際,湖中樹在水面所映出的倒影,如同詩畫般靜謐迷人,成為攝影愛好者爭相捕捉的夢幻美景。
![]() |
![]() ![]() 嘉義縣阿里山地區竹子大規模泛黃枯死,不但林相改變,轎篙筍又是阿里山特產,對山區經濟衝擊相當大,近年農政單位努力找出原因,最後發現轎篙竹枯死病株雖有簇葉病、稻熱病等多重病害,最主要原因仍是氣候變遷及竹林老化所致,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、林業試驗所等單位將透過伐除病株、育健康竹苗等方式,多管齊下找解方,至於農業部也規畫造林獎勵從20年縮短到6年,對農民轉作或林相改變都有幫助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2023年4月,農業部核定「自然碳匯」關鍵戰略行動計畫,2040年計畫從森林、土壤與海洋增加碳匯(carbon sink),目標增加1,000萬噸CO2當量,其中森林增匯佔55.8%。目標從增加森林面積、加強森林經營與提高國產材利用三個方向進行,預計在2030年累計增加森林面積12,600公頃,預期每年碳吸存為10.7萬噸CO2當量,亦即每年每公頃的碳吸存量為8.5噸CO2當量,而加強森林經營,預 ![]() |
![]() 全球陸域系統中超過80%的碳是儲存在森林生態系,其中約45%為貯存在土壤中
的有機碳。根據Scharleman等人(2014)的分析,全球土壤以有機形式儲存的碳是大氣中的兩到三倍;且除了熱帶地區以外,各大氣候區的土壤有機碳儲量都超過地上部植物生物量的總碳量。雖然森林土壤貯存了大量的碳,但由於穩定的森林土壤有機質的生成速率約2~12kg C/ha/yr,遠低於中等生產力森林的地上部
生物量積累速 ![]() |
![]() 楝樹(Melia azedarach L.)慣稱苦楝或苦苓,是楝科(Meliaceae)楝屬(Melia)的原生鄉土樹種,常見於海拔500 m以下淺山河谷、平緩河岸、埤塘、農田周邊或荒地,亦見於海岸瘠劣環境等。大樹或老樹常為獨立木,多為土地早年人為開發或植群自然演替後殘存下來,濱溪或濱海侵擾地退水後的灘地,偶可見新拓殖或年輕而密集的新生楝樹群落。 ![]() |
![]() 厚葉鳳梨 |
![]() 水石榕 |
![]() 排香草 |
![]() 噶瑪蘭芭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