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林業試驗所嘉義樹木園因114年7月6-7日丹娜絲颱風影響,致使園區設施與樹木毀損嚴重,包含鐵欄杆受損、木棧道受損、解說牌損毀與涼亭損毀,樹木災損包含樹木倒伏268棵、幹折181棵與斷枝超過3,000棵,主要樹種為黑板樹、肯氏南洋杉、槭葉翅子木、大葉桃花心木、巴西橡膠樹等。
![]() |
![]() ![]() 桑科(Moraceae),除了桑樹以外還有很多的桑科植物是我們經常碰到,但卻不知道亦是屬於桑科植物,讓我們一起來辨識還有哪些桑科植物在我們生活周遭出現。
桑科植物一大特徵是植物的每一部份,包括莖、葉、花、果,都密佈乳汁管,全世界約47屬超過1100種,多生活在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台灣有7屬46個分類群,包括桑屬、構樹屬、麵包樹屬、榕樹屬、盤龍木屬、柘樹屬、水蛇麻屬。桑科的葉都是單葉,多為互生,
![]() |
|
![]() ![]() 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,創新研發是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動能,但農業科技突破並非一蹴可幾,更需要跨領域整合。農業創新育成中心的角色,正是透過「技術育成」與「商務育成」並行,協助新創與農企業加速成長。今年畢業的11家業者,皆是在育成中心輔導與資源挹注下,於研發、應用與產業化面向取得亮眼成果,期望這些成功經驗能分享給更多勇於創新的農企業,共同邁向「科研領航、鏈結市場、躍升國際」的願景。
![]() |
![]() 林保署上午舉行記者會,啟動獎勵造林2.0,公布新修正的「獎勵輔導造林辦法」即日起上路。
農業部長陳駿季說,森林是台灣戰略資產,以前對森林用管理角度,政府與原住民常對立,近幾年推共享、共同管理,新的辦法用生產與非生產林區分,生產林部分可與林業管理合作社共同經營輔育;對非生產林,推動生態給付,突顯維護森林價值。
林保署長林華慶說,「獎勵輔導造林辦法」自民國97年制定施行以來已逾18年,新修正的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---|---|---|---|---|
![]() 《 詩經.小雅.鹿鳴》:「呦呦鹿鳴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」以悠遊鹿群啖享自然野食的意象,投射出款宴賓客的緜緜心意。這裡勾勒出自然豐足美好以及和諧歡樂的情景。斯時農耕定居尚未普及,人們可以從大自然的賜予獲得生活所需;時至今日大多數飲食均由農業科技與食品工業提供,城市覓食與野生植物採集卻在生物多樣性、營養安全與糧食自主等議題下,蔚為風潮,在嚴肅的議題表述下,也蘊含對一方土地風物的情感依戀。 ![]() |
![]() 在當代食農教育的推廣中,採集可食用植物被視為一項兼具知識傳承與環境意識的重要實踐。一方面,這樣的活動能增進在地植物的識別能力,讓參與者學會辨認野草、藥草或當地樹果等可食資源,重新建立對周遭自然環境的熟悉感;另一方面,也有助於傳承地方知識與文化,保存並分享長輩或社區累積的採集經驗與食用方法,避免珍貴的傳統智慧流失。 ![]() |
![]() 野植,泛稱野生植物,我們又特別聚焦於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,所使用且具有文化和生態價值的植物物種,也可稱之為民族植物。人類的演化發展與植物有著莫大的關聯,舉凡飲食、衣著、醫藥、居住、玩樂、藝術、
節慶,甚至是祭祀祈福等,皆與植物緊密相連。而地球上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地形、氣候及生態條件,孕育出的植物相就各有精彩,人類遷徙並定居到某處時,就會適應當地的環境,並學習使用現地的植物資源,逐漸形 ![]() |
![]() 毛柿 |
![]() 馬甲子 |
![]() 蘭嶼山馬茶 |
![]() 孔雀薑 |
![]() 四葉蘿芙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