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日期 |
標 題 |
活動學習單 |
活動成果 |
2018-06-30 至 2018-07-31 |
在沒有紙的遠古時代,人們要記事,必須堆石頭、結繩,或是把原始文字符號刻在陶器、甲骨、石頭、玉片,甚至青銅器上,到後來利用簡牘、縑帛等記事;有些文明古國會利用草、... |
|  |
2018-06-09 至 2018-12-31 |
臺北植物園腊葉館位於園區西側,隔鄰即是另一處古蹟欽差行臺。落成於1924年的腊葉館,為臺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,原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,可謂貯... |
|  |
2018-05-02 至 2018-05-31 |
不同時期有不同族群的人遷移到臺灣,許多植物因而引入,有些無法適應環境,就在演替中消失;而適應良好、具經濟效益的植物則落地生根,成為臺灣的外來植物。 |
|  |
2018-04-09 至 2018-04-30 |
臺北植物園在日治時期是各種棕櫚或椰子樹引進台灣時的第一站,之後才從這裡採種育苗發散出去,形塑令人嚮往的南國風情,從當時的老照片裡就可以看出那種椰風樹影的樣貌。 |
|  |
2018-03-01 至 2018-03-31 |
植物小苗從地下穿過土壤,枝葉往上生長,長越高,面對的環境就越嚴苛,為了活下去,必須做許多調適,例如:葉子變形、光合作用模式改變等等。除此之外,它們對生長環境也都... |
|  |
2018-01-25 至 2019-01-25 |
2018年2月 植物園歷史漫步
近年來台北植物園附近大樓興建與捷運萬大線工程開挖,讓許多埋藏在地下的先民生活遺跡重現,在考古學家多次發掘研究後,找到了不少... |
|  |
2018-01-02 至 2019-01-02 |
樹木是這個城市的綠色居民,努力的淨化空氣、涵養水土、提供優良的視覺景觀,默默維持著城市的綠色生態功能。台北植物園的前身是日治時代西元1896年成立的台北苗圃,當... |
|  |
2017-11-20 至 2018-11-20 |
一百多年前,清咸豐8(1858)年,台灣因天津條約開放台灣府(今安平)、滬尾(今淡水)兩港口對外國通商,直到光緒21年(西元1895年)台灣割讓日本為止,台灣的... |
|  |
2017-11-03 至 2018-11-03 |
食物森林的營造,旨在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間,應用生態原則,以較少的經營強度來獲得食物。若能在台灣的都會環境推廣食物森林的概念,或許對當前都會區綠化、市民休閒、在地生... |
|  |
2017-09-18 至 2018-09-18 |
酒的種類很多,有用材料來分,如米酒、梅酒;有用顏色來分類,如紅酒、黃酒;有用產地來分,如茅臺酒、紹興酒;這兒以酒的基本製作方法來分,可以分為釀造酒和蒸餾酒。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