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日期 |
標 題 |
活動學習單 |
活動成果 |
2018-11-26 至 2018-12-31 |
在圖書館中,所有書籍會依不同的內容性質分別擺放,讓我們容易找到;日常生活中,常用的物件若能按類別收納,取用時也方便多多。台北植物園園區內也設置了「植物分類園」,... |
|  |
2018-11-02 至 2019-11-02 |
日治時期是臺灣植物研究蓬勃發展的時代,在熱血學者相繼投注心力下,全臺植物被大量採集、鑑定、分類、命名。光復後,新一代植物學家承續前人的研究基礎不斷突破,迄今臺灣... |
|  |
2018-09-20 至 2019-09-20 |
現代的人,由於平日工作繁雜,壓力大增,在心理、生理方面,或多或少均有一些無法排解的困擾,積壓久了而導致身心的煩躁不安。
根據學者研究,運用五感─視覺、聽覺、嗅... |
|  |
2018-09-01 至 2019-08-29 |
欽差行臺這一棟莊嚴且雅致的閩南式燕尾官署建築物,是清朝在舊台北城內所興建的,完成於1894年,提供欽差大臣(或高級官員)來台北辦公、住宿及宴會的場所。 |
|  |
2018-08-06 至 2019-08-06 |
水是生命泉源、大地之母,缺水的環境必索然無味、了無生趣。幸運地,台北植物園120年來,不但保存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的水資源環境外,更在工作人員努力下,開拓更具生態... |
|  |
2018-06-30 至 2018-07-31 |
在沒有紙的遠古時代,人們要記事,必須堆石頭、結繩,或是把原始文字符號刻在陶器、甲骨、石頭、玉片,甚至青銅器上,到後來利用簡牘、縑帛等記事;有些文明古國會利用草、... |
|  |
2018-06-09 至 2018-12-31 |
臺北植物園腊葉館位於園區西側,隔鄰即是另一處古蹟欽差行臺。落成於1924年的腊葉館,為臺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,原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,可謂貯... |
|  |
2018-05-02 至 2018-05-31 |
不同時期有不同族群的人遷移到臺灣,許多植物因而引入,有些無法適應環境,就在演替中消失;而適應良好、具經濟效益的植物則落地生根,成為臺灣的外來植物。 |
|  |
2018-04-09 至 2018-04-30 |
臺北植物園在日治時期是各種棕櫚或椰子樹引進台灣時的第一站,之後才從這裡採種育苗發散出去,形塑令人嚮往的南國風情,從當時的老照片裡就可以看出那種椰風樹影的樣貌。 |
|  |
2018-03-01 至 2018-03-31 |
植物小苗從地下穿過土壤,枝葉往上生長,長越高,面對的環境就越嚴苛,為了活下去,必須做許多調適,例如:葉子變形、光合作用模式改變等等。除此之外,它們對生長環境也都... |
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