蕨類植物區
本區栽植了100種以上的蕨類與石松類植物,以台灣低海拔的原生物種為主。蕨類植物不開花結果,而以孢子繁殖,以往常將蕨類區分為「真蕨類」與「擬蕨類」,但近來植物親緣演化研究結果,將這群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分為「蕨類」及「石松類」,其中石松類僅包含石松、卷柏與水韭三科的植物。
葉片是蕨類植物最顯著的器官,蕨類幼葉大多成捲旋狀,像極了問號,但展開來後,造形多樣,從單葉到分裂細緻的羽狀複葉,加上各種質地與顏色,蕨葉的變化值得細細欣賞。此外葉背的孢子囊群也是觀察的重點,其形狀、分布位置以及有無覆蓋物,都是辨識蕨類的重要特徵。

葉片是蕨類植物最顯著的器官,蕨類幼葉大多成捲旋狀,像極了問號,但展開來後,造形多樣,從單葉到分裂細緻的羽狀複葉,加上各種質地與顏色,蕨葉的變化值得細細欣賞。此外葉背的孢子囊群也是觀察的重點,其形狀、分布位置以及有無覆蓋物,都是辨識蕨類的重要特徵。

雙蓋蕨葉下孢膜(攝影:林謙佑)

史氏鱗毛蕨(攝影:吳維修)

槲蕨(攝影:吳維修)